“我希望能去哈佛,接受良好教育,读遍所有好书,
于是,我情不自禁的想,我是不是该发挥自己的每一分潜力呢?
——我必须成功,别无选择。”
15岁的女孩丽兹在跌入人生最低谷后,幡然醒悟。立下志向后,她开始了风雨无阻地朝向哈佛。
影片《风雨哈佛路》根据同名书《风雨哈佛路》中的真实事件改编。
什么是不离不弃的亲情之爱?
什么是幸福富有的再定义?
什么是“一切皆有可能”?
看完影片后我们将会有更清晰的感悟。
丽兹出生于纽约贫民窟,家庭缺衣少食,丽兹爸爸妈妈更是沉迷毒品无法自拔。为了弄到吸食毒品的钱,丽兹的父母甚至花掉孩子的零用钱,变卖家里所有值钱东西,丽兹还被送进了收容所。
当别人远远看到他们都绕着走时,当听到别人背后对妈妈的咒骂时,丽兹说:“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,就算在世人的眼里你是人见人怕的瘾君子,妈妈,我依然那么地爱你。”自始至终,丽兹都爱着妈妈。
“这样的妈妈为什么还要去爱?”丽兹说,“因为他们是我的父母,是我的上帝,就像全世界的普通父母一样。”在丽兹看来,爱父母,没有理由。
几年后,15岁的丽兹从收容所出来并找到妈妈,母女俩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。可是,幸福却如昙花一现。
母亲患上艾滋,不幸去世。爸爸走了,自己被爷爷赶出家门。还未嗅到幸福花香的丽兹,这次成了一个彻底的流浪儿。居无定所,吃无定时,灵魂思想上也成了“孤魂野鬼”——没有方向,无处安顿。
然而,流浪并非丽兹的归宿,也非故事的终结。
妈妈的去世,切断了丽兹最后的退路,也敲醒了她的迷茫,于是就有了后来那转折一幕——丽兹对邻居伊瓦说:
“我不想做个傻瓜,我想去上学”。
尝尽辛酸苦痛,目睹炎凉世态,丽兹却坚信,“我妈妈要死了,爸爸走了,但我相信前面的路为我敞开。”丽兹知道,现在唯有读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“没有人可以和生活讨价还价,所以只要活着就一定要努力。”
丽兹决心和命运来一次殊死决斗。与此同时,她也做好了迎接任何挑战的决心和勇气。在费尽心思、用尽方法后,丽兹终于得以重新回学校读书。
挑灯夜战的同时,她利用各种碎片时间学习……两年时间完成四年课程,在老师看来不可能实现的事情,一边打工一边读书的丽兹做到了。
影片中的克里斯,与丽兹一样同样来自底层家庭,同样面对家庭的种种问题,但两人却是两个鲜明的对比。当丽兹叫克里斯跟自己一起去学校学习时,克里斯说:“我不想上学,我不属于这里,你也不属于这里。”克里斯继续着混日子的状态。
不吃眼前的苦,可能会遭遇生活更多的苦。行为作用与反作用,如此真实不虚。
在18岁的丽兹准备参加奖学金面试那天,克里斯被教养院赶了出来,因为18岁已经到了法定自食其力的年龄。
在获奖典礼上,记者采访丽兹:有如此的成就,你是怎么做到的?
丽兹回答:我为什么做不到?我父母教会我可能。
记者问:你为你的过去感到可怜吗?睡地铁,吃在垃圾桶旁。
丽兹笑笑,回答说:我为什么觉得可怜?这就是我的生活。我甚至要感谢它,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。因为我没有退路,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。朴实的话语,真诚而发人自省。
心怀感恩与对美好未来的渴望,让丽兹超越了对现实种种困难的畏惧,忘我地投入到实现梦想的奋斗中。亲人的质疑,朋友的嘲讽,生活的困苦,都无法阻止她对梦想的执着。
当一个人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一个人,要走怎样一条路时,剩下的就只有前行。当一个人由内而外想要突破,超越自我时,曾经那些看似难以摆脱的困惑、苦恼、苦难,都成了微不足道,都会不攻自破。
原生家庭不如意、父母吸毒、母亲去世,自己被赶出家门……如果生在这样的家庭,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?
是抱怨命运的不公,就此沉沦?还是心怀感恩,亲手改变命运?
再苦难的环境,我们都可以选择走出并超越。
小小的丽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,书写着这样的可能。无论境况如何,丽兹始终心怀感恩,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对所处环境。
“我不想做一个傻瓜”“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”,当丽兹在心中种下了这棵种子,并通过辛勤耕耘培育,让种子开花结果。
接受、深深感恩,同时立志并坚定朝向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,丽兹最终得偿所愿,成为了自己命运的掌舵人。
选择可能大于努力,但如果不努力,就不会拥有选择的权力;是金子总会发光,但前提是,让自己百炼成金。
从当下开始,在心里种下一颗大树的种子,用勤奋、努力和爱去浇溉,吸收阳光和雨露,链接天地的能量,将收获茁壮的成长。
狂风暴雨后,你的天边会挂起一道最美的彩虹。
在线评论